白馬航電項目特高邊坡無排架梯段循環施工技術入選行業重點推廣指導目錄 |
|
|
|
近日,根據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發布的“2025年度水力發電和新能源工程先進實用技術重點推廣指導目錄的通知”顯示,公司依托重慶烏江白馬航電樞紐工程建設形成的《特高邊坡無排架梯段循環施工技術研究及應用》被錄入重點推廣指導目錄。這是繼中國交通企業管理協會“第五屆交通企業科技創新貢獻成果”重點推廣后被其他工程行業的再次重點推廣。 特高邊坡無排架梯段循環施工技術原理是提高機械化水平,邊坡前緣提前開挖,永久邊坡預留與設備站位相適應的作業面,利用高架鉆機、濕噴臺車、混凝土汽車泵等適應機具,減少常規邊坡支護排架搭設工序,形成下一梯段鉆爆施工,上一臺階利用高支架設備支護施工,達到邊坡支護不搭設腳手架排架,提高開挖及支護工序銜接,使整個邊坡施工作業處于一個良性的循環過程,實現鉆爆與支護協同同步施工。該技術依托專用設備、機械化程度高,鉆爆與支護的同步,工序銜接緊密,施工效率高,降低人員配置節約資源,并利于現場安全標準化創建。 重慶烏江白馬航電樞紐工程右岸導流明渠邊坡設計高度288米,屬于特高邊坡,邊坡開挖總量為1547萬立方米,支護面積40萬平方米,采取該技術右岸船閘及明渠邊坡已高效、高質施工完成,施工過程無安全、質量等事故,實現了爆破與支護的同步及邊坡無規模排架搭設,綠化環保建造。經實踐經濟分析100平方米可降低勞動力消耗3-5人,節約綜合成本20元/平方米;同時依托工程建造已形成省部級工法1項,質量創新成果1項,獲部級科技創新“貢獻”獎1項;省部級QC成果5項;質量信得過班組成果2項,實用專利8項。 該技術適用于水利、水電、公路、鐵路、建筑、航運、礦業開采等相關行業的邊坡施工,尤其是邊坡開挖厚度不小于10米。該技術適對開發高邊坡支護新型施工工藝,提升高邊坡施工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安全及標準化水平意義重大。該技術成果已被推廣應用于重慶烏江白馬航電樞紐二期、重慶市渝西水資源配置、孟底溝水電站、河北尚義抽水蓄能電站等大型水利、水電、抽蓄等工程邊坡建造,經濟、環保、社會效益突出。 項目部將繼續秉承科技創新是第一新質生產力,大力踐行“科技、效率、人才、品牌”企業發揮理念,發揮青年科技創新潛能,依托工程實踐建設,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作用,不斷引進、推廣及應用各行業先進技術,并總結提煉,不斷提高項目履約創效水平,為推動企業及行業高質量發展,保障我國綠色能源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并注入新的科技動力。 |
|
|
【打印】 【關閉】 |